背负“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特大型钢铁集团盛名的河北钢铁集团,在资本市场却是黯然失色。 集团实际控股的上市公司河北钢铁(000709.SZ)业绩连续滑坡,连续高息发债更是让财务状况异常吃紧。同时集团公司2011年即承诺注入的铁矿石项目,时至今日依然没有实质性进展。 市场原本预期,铁矿石项目的注入可以为河北钢铁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在钢铁业全行业衰退的寒流中把握主动。突然曝出庙沟铁矿国有资源被盗的传闻,让资产注入的可能变数丛生。 “注意到关于矿业公司的负面传闻,无论该传闻是否属实,都不会影响到河北钢铁的股价运行。河北钢铁集团的铁矿石业务注入也尚无时间表。”4月3日,河北钢铁证券事务部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注矿”承诺一再延期 随着国内宏观经济下行,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现象进一步显现,河北钢铁的日子也越发窘迫。 公司2012年三季报显示,去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66.59亿元,同比下降19.59%;实现净利润3.67亿元,同比大降71.69%。此外,河北钢铁1~9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28.84亿元。 现金流状况恶化,河北钢铁被迫高息发债。2013年3月25日,50亿公司债正式推向资本市场。有分析人士认为,国内钢铁内需低迷,发行债券会进一步提高公司的财务负担。 让投资者更加失望的是,集团公司“注矿”承诺进展缓慢。2012年12月31日,一直承诺“力争”完成注矿业务的河北钢铁改口称,“该项承诺在今年内无法兑现。” 按照河北钢铁的公开解释,“2012年以来铁矿石价格不断走低,导致矿业资产盈利能力下降。公司称,当时若注入铁矿资产,会影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前述分析人士则判断,公司推出注入方案时,铁矿石价格较高,如果采取定向增发等方式,估值、作价较为有利;反之,铁矿石价格低迷,矿产作价可能较低,大股东通过定向增发获得的股权或现金收益相对较少。 在一些长期跟踪河北钢铁的行业研究员看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注入矿产业务对于河北钢铁来说都是一个天大的利好消息。市场曾普遍看好铁矿资产注入河北钢铁,认为如果成功实施,将提高上市公司铁矿石自给率,钢铁成本优势将得到增强。” 一位行业人士分析认为,河北钢铁的间接控股方河北钢铁集团内部利益的多元化或许也是注矿承诺难以完成的最大阻力之一。 河北钢铁集团是由唐钢集团、邯钢集团强强联合组建而成的特大型钢铁集团,拥有唐钢、邯钢、宣钢、承钢、舞钢、矿业、石钢、国贸、财达、衡板、京唐、宣工、燕山大酒店等13个控股或参股子公司。上市公司河北钢铁本身也是由当年的3家上市公司以合并换股的方式整合而成。 历史上唐钢集团与邯钢集团曾经旗鼓相当。若不是2008年以前,唐钢面临被首钢整合的“威胁”,邯钢也面临着被宝钢吞并的“威胁”,两公司或许很难走进一家门。 动谁的奶酪 2008年6月11日,河北省副省长孙瑞彬宣布成立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同时宣布成立的还有冀中能源集团,这预示着河北省整合境内资源正式拉开序幕。河北省政府的初衷是以唐钢为主导去整合邯钢,处于主导地位的唐钢集团对新钢铁集团的成立一直持积极态度。而与唐钢集团积极的态度相比,当年邯钢对河北钢铁集团的组建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兴趣,邯钢的日常工作安排一切照旧,当年在其官方网站上没有相关的任何报道和消息。 最终唐钢股份通过换股方式吸收合并邯郸钢铁和承德钒钛。换股吸收合并完成后,唐钢股份作为存续公司,成为河北钢铁集团下属唯一的钢铁主业上市公司;邯郸钢铁和承德钒钛注销法人资格,其全部资产、负债、权益、业务和人员并入存续公司。 一位分析人士称:“河北钢铁股权整合完成之后,虽然催生了国内第一大的钢企,但内部股权关系、人员管理仍然有待理顺。复杂的股权结构背后,是各方利益的纠缠。” 在这种背景下,河北钢铁的整合之路注定异常复杂。 截止到2012年9月30日,邯钢集团控制着河北钢铁42.82%的股份,是河北钢铁绝对的大股东,当初的重组主体唐钢集团却只有河北钢铁17.45%的股权。但曾任唐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的王义芳最终担任河北钢铁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和河北钢铁董事长。 河北钢铁集团的铁矿石业务对钢企来说是个十足的香饽饽。倘若把铁矿石业务注入到河北钢铁中,获得利益最多的当属邯钢集团。所以有投资者猜测,河北钢铁各大股东股权控制力不匹配,或许是铁矿石业务难以注入到上市公司的根本原因。 资料显示,河北钢铁集团掌控的国内铁矿石资源量约50亿吨,具体业务集中于全资子公司——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身上。2012年,在钢铁行业整体不景气的大环境下,矿业公司实现利润10.08亿元,继续保持了河北钢铁集团第一利润大户的地位。 间接控股股东难以割舍第一利润大户,产业链利益分割受阻,矿业资源利益输送嫌疑或都是河北钢铁集团的铁矿石注入承诺成空头支票的重要原因。 |